3月1日,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可重构计算领域顶级会议——FPGA 2025上,公司张宸老师因其在FPGA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荣获2025年“FPGA名人堂”(FPGA Hall of Fame)奖项。从2017年开始,由TCFPGA组委会投票选拔的历届获奖者中,张宸老师是首个以第一作者身份获此殊荣的亚太地区学者。
3月1日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蒙特雷市,大会主席André DeHon(中)为论文第一作者张宸(右)及论文通讯作者、导师Jason Cong(左)颁发奖状
张宸的获奖论文题为Optimizing FPGA-based Accelerator Design for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是其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公司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丛京生院士、孙广宇副教授、李鹏副研究员等合作完成的重要成果。该论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全面、系统的优化框架,通过创新的基于循环的分析技术,结合基于屋顶线模型的设计空间建模方法,为人工智能加速器的设计提供了完整而准确的架构优化理论。
该研究不仅推动了FPGA加速器设计的理论发展,更对整个AI硬件架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据统计,该论文在过去十年间获得了超过2500次引用,其中包括图灵奖得者David Patterson教授在内的60余位各国院士、IEEE/ACM Fellow以及知名院系主任和实验室主任的引用。研究成果被谷歌、英伟达、英特尔、微软、AMD等全球顶尖科技公司广泛采用,对包括谷歌TPU、英伟达GPU在内的多个知名AI处理器的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FPGA名人堂”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过去十年内在FPGA和可重构计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工作。遴选范围涵盖领域几乎所有主流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论文,包括FPGA、DAC、ICCAD、FPL、FPT、T-CAD、VLSI等。该奖项的评选标准极为严格,不仅要求研究成果具有突出的学术影响力,还需对产业界产生实质性影响。
获奖人介绍:张宸,2023年5月加入bevictor伟德官网,现为长聘教轨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计算架构与芯片系统。曾先后在微软研究院和阿里巴巴平头哥半导体公司任职,深入从事人工智能处理器设计方法的相关研究,参与了多项国内外重要人工智能系统与芯片研制工作。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超过30篇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总引用超过4171次,近5年总引用量达3345次。相关成果获得FPGA会议(32年)历史高被引论文第一名、T-CAD 2019 Donald O. Pederson最佳论文奖(中国大陆首个)、ICCAD’2016当年发表论文中引用量第一名、MICRO 2023体系结构年度最佳论文等奖项。曾入选AI 2000世界最有影响力学者,并被评选为Stanford & Elsevier 世界前2%高被引科学家(计算机硬件与架构领域)以及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此外,还获得微软研究院经理特别奖、ChinaSys新星奖(全国共2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