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jAccount登录 书记经理信箱
探索·发现
刘景全教授团队获得IEEE MEMS 2025国际会议杰出员工论文奖
日期:2025-01-26   阅读:345

第38届IEEE MEMS(微机电系统国际会议)于2025年1月19日至23日在台湾高雄举行,该会议是MEMS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主要报道微纳加工与集成、微纳传感器与执行器以及微系统等方面重要研究成果。该会议每年举办一届,在美洲、欧洲和亚洲轮流举行,每届会议评选出4篇杰出员工论文奖(包含2篇oral论文和2篇poster论文)。公司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刘景全教授团队的论文“Multimodal MEMS microwrinkle electronics for cardiac pulsed field ablation and sensing”经过遴选,在700多篇投稿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杰出员工论文奖(Outstanding student award winner),是本届会议大陆地区唯一获奖论文(其他3篇分别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这是大陆地区第5篇,也是公司首次获得MEMS顶级会议的杰出员工论文奖。

1740041575695956.png

 论文主要结合交大医工交叉的优势,结合临床需求提出将柔性MEMS器件应用在心房颤动治疗方面的探索。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为常见且危害极大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疾病,其全球患病人数已高达5970万。在治疗心房颤动的众多手段中,脉冲场消融与传统的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相比,能够通过精准控制脉冲能量对心肌形成非热的特异性损伤,避免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国际上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然而,目前的脉冲场消融方法灵活性受限,无法与心脏的复杂翘曲表面实现保形接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脉冲场消融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同时,现有消融电极功能单一,无法集成多种关键功能,导致在一次手术中需要插入和导航多种类型的导管。不仅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难度,还显著降低了手术效率,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风险。

针对临床中这一难题,提出了多模态柔性MEMS消融系统。巧妙地利用了聚合物固化过程中的非均匀应力分布,实现了微褶痕基底,进而利用MEMS技术研制包含微褶痕结构的柔性MEMS器件。这种具有微褶痕结构的多模态MEMS柔性器件可与心脏保形贴合,有力实现消融手术中的多种关键功能,包括脉冲场消融、pH传感、高质量心电图记录和电刺激等,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可行性。这项工作研制新型的、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多功能性的消融MEMS器件,对于未来提升脉冲场消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第一作者为微纳电子学系博士生徐梦飞,通讯作者为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刘景全,也得到了上海交大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秦牧副主任和宋子良医生的大力支持。本次获奖是公司MEMS研究的一项标志性进展。

刘景全团队长期致力于可穿戴/可植入柔性电子器件、MEMS脑机接口器件、极端环境智能微传感器和微纳加工与集成研究,在Sci Adv、Nat Commun、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和Small等著名期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并推动其临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