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jAccount登录 书记经理信箱
培养计划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说明
日期:2024-10-09   阅读:1418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聚焦“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培养“厚基础、重实践”的专业人才,努力将员工培养成为人格健全、责任感强、具有国际化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高素质精英人才,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坚实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较强的知识创新素质,掌握该领域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创新意识强、团队协作好、综合素质高,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在微电子、光电子材料、器件与封装、数字与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微波、射频技术与天线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规范与要求

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员工树立远大理想、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格健全、品德高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专业围绕公司的“四位一体”育人理念,结合公司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与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A  价值引领

A1 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远大理想,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在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工作中坚守职业道德情操。

A2 厚植家国情怀,担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

有民族信念和爱国精神,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做有情怀有担当的科技工作者。

A3 立足行业领域,矢志成为国家栋梁

立志成为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行业精英,在国家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成长成才、发光发热。

A4 追求真理,树立创造未来的远大目标

培养探究真理的志趣、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和开发的科学素养,能理解并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创新意识和创造未来的理想目标。

A5 胸怀天下,以增进全人类福祉为己任

立足全球,面向未来,把握社会规律,顺应历史潮流,胸怀大局,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以为全人类谋福利为己任。

B  知识探究

B1 深厚的基础理论

通过长时间的学习积累,对数理化和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充分的进行阐述和应用,具备定量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B2 扎实的专业基础

深入学习和全面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体系、核心技术、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包括信号系统、电磁场、微波、通信、电子电路、嵌入式系统、半导体物理、芯片设计、光电子学、计算机编程等内容。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应用自如。

B3 宽广的跨学科知识

能够利用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等学科相互关联的知识解决问题,实现跨越学科界限,从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角度提高解决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B4 领先的专业前沿

从专业课程和科研实践中了解和获取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最前沿的技术,包括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射频与天线等研究方向,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技研究能力,以及归纳、整理、分析、撰写学术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B5 广博的通识教育

从通识教育课程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获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基本知识以及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建构融会贯通的立体知识体系,从而实现智慧提升和人格培养。

C  能力建设

C1 审美与鉴赏能力

有良好的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对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鉴别、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对全人类优秀的文化艺术有一定水准的审美与鉴赏能力。能将这种审美能力应用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成果的说明、宣传、展示材料和学术论文的制作中。

C2 沟通协作与管理领导能力

具有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整合团队资源的能力,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能在专业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与导师以及合作者之间有效的消除矛盾、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团队与个体效能的能力,实现高效愉快的沟通和协作。

C3 批判性思维、实践与创新能力

能够遵循科学推理规则,理性、清晰、准确地思维,避免偏见和成见,不迷信权威,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力争在专业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攻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卡脖子技术。

C4 跨文化沟通交流与全球胜任力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能够从多个角度批判地分析全球议题及跨文化议题,能够理解差异如何影响观念、判断以及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能够在尊重人类尊严的基础上,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开放、适宜、有效互动。

C5 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本专业的员工有统筹、协调、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构建完善、科学、适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圈,有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对生命不断追问、对科学不断解码的行动力。

D  人格养成

D1 刻苦务实、意志坚强

培养脚踏实地、不慕虚名、不计一时一地之得失的人格品质,以勤奋刻苦、百折不挠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钻研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

D2 努力拼搏,敢为人先

志存高远、立足专业和学科前沿,勇于尝试,不惧失败,敢为天下先。

D3 诚实守信,忠于职守

具有言行相符、表里如一、以诚立身、以信树人,爱岗敬业、恪守本分、匠心匠行和求是创新人格魅力。

D4 身心和谐、体魄强健

乐观豁达、坚持锻炼、强身健体,以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投入生活和工作。

D5 崇礼明德,仁爱宽容

敦厚开明、品德高尚、仁爱悲悯、待人以宽、责己以厚。

 

三、课程体系构成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公共课程与通识核心类课程,最低要求为43学分。公共课程含思想政治类课程、英语、体育等33学分;通识核心课程共10学分,须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修养四个模块课程中各至少选修1门课程或2学分,其余学分在人文、社会、自然、艺术、工程五个模块课程中任意选修

2.专业教育课程

最低要求为94学分。专业教育课程由三部分组成,即专业基础课程48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0学分和专业选修课程6学分。

其中专业基础课的48学分分成28学分的必修课、10学分的数学选修课和10学分的物理选修课,含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等公司和公司平台课。专业必修课的40学分含12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最核心的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的6学分要求从6门课程中任选。育才员工还要求多修1个学分的指定课程。 

3.专业实践课程

最低要求为24学分。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各类实习实践、专业综合训练课程。其中:实验课程8学分含物理、电子电路等实验必修课;各类实习、实践必修课和选修课12学分,含专业实习、军训和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等课程;专业综合训练选修课程是4学分的毕业设计。

4.交叉模块课程

最低要求为6学分,须在交叉模块课程组中至少选修6学分课程。员工攻读理工类辅修专业,其课程学分可用于减免最高6学分交叉模块课程。

5.个性化教育课程

最低要求为6学分。个性化教育课程是员工可任意选修的课程,学分来源为除本专业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交叉模块四个模块要求学分之外的所有学分。

6.体质健康教育

每学年对员工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测试考核,在第7学期计入成绩大表。

 

四、学制、毕业条件与学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制4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员工在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及教学实践环节,取得规定的173学分,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且通过答辩,游泳技能达标测试合格,准予毕业;符合《bevictor伟德官网关于授予本科学士学位的规定》的条件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