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jAccount登录 书记经理信箱
培养计划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计划说明
日期:2024-10-09   阅读:2196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坚持以员工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服务集成电路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通过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理念,实施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等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国家使命意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创新和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人才。本专业员工毕业5年可达到:

1)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2)   能解决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   具有国际视野,拥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4)   能根据工作目标分析约束条件并做出合理的决策和规划。

5)   能有效地与团队成员交流协作,能在团队中担任组织管理工作。

 

二、规范与要求

 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公司制定的“四位一体”育人理念,对员工的学习和行为进行规范。

A   价值引领

A1 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2 厚植家国情怀,担当民族伟大复兴重任

A3 立足行业领域,矢志成为国家栋梁

A4 追求真理,树立创造未来的远大目标

A5 胸怀天下,以增进全人类福祉为己任

B   知识探究

B1 深厚的基础理论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B2 扎实的专业核心

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具体包括现代数字和模拟集成电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半导体工艺与器件等;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工程技能,具体包括运用数学模型工具、计算机编程、硬件描述语言、集成电路设计和工艺等。

B3 宽广的跨学科知识

掌握与本专业交叉和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比如人工智能、通信系统、光电子、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微机电系统等方向。

B4 领先的专业前沿

B5 广博的通识教育

C  能力建设

C1 审美与鉴赏能力

C2 沟通协作与管理领导能力

C3 批判性思维、实践与创新能力

C4 跨文化沟通交流与全球胜任力

C5 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D 人格养成

D1 刻苦务实、意志坚强

脚踏实地,不慕虚名;勤奋努力,追求卓越。

D2 努力拼搏,敢为人先

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矢志不渝。

D3 诚实守信,忠于职守

深刻理解有关的职业道德及其社会责任,能够担负产业发展的责任。

D4 身心和谐、体魄强健

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

D5 崇礼明德,仁爱宽容

提升自身品行,坚守气节与操守,努力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向善,人格健康的人。

 

三、课程体系构成

1.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由三部分组成,即公共课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通识教育实践活动,共43学分。公共课程含思想政治类课程、英语、体育等33学分;通识核心课程共10学分,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艺术修养四个模块。

2.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需修满85学分,其中基础类必修课程42学分,基础类选修课20学分,专业类必修课程12学分,专业类选修课程11学分。

3. 专业实践课程

实践教育课程需修满27学分,其中实验必修课9学分;各类实习、实践必修10学分;专业综合训练必修课4学分,毕业设计4学分;专业综合训练选修课4学分。

4. 交叉模块课程

最低要求为6学分。可在院系交叉模块课程或全校交叉模块课程组中选修6学分课程。

5. 个性化教育课程

个性化教育6学分,除本专业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三个模块要求学分之外的所有学分均可计入。

6. 体质健康教育

每学年对员工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测试考核,在第7学期计入成绩大表。

 

 四、学制、毕业条件与学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4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员工在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及教学实践环节,取得规定的167学分,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且通过答辩,游泳技能达标测试合格,准予毕业;符合《bevictor伟德官网关于授予本科学士学位的规定》的条件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